【威海】环翠区法院“五个到位”助力解决“执行难”
来源:平安山东新闻网 时间:2017-3-29 16:41:25
平安山东新闻网3月29日讯(通讯员 苗蕾 ) 2016年,环翠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3051件,执结3022件,同比分别上升了14.66%和13.95%,结收案比达99.05%,执行到位金额4.33亿元, 创历史新高,实际执行率为65.1%。
一是执行模式改革到位。创新执行工作模式,成立3个专门的执行工作室,由原执行庭庭长担任工作室执行长,主持工作室相关工作;通过自愿报名、民主测评等方式在全院范围选任15名执行员,并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平均分配至各执行工作室;面向社会为每个执行工作室招聘2名书记员、2名协警,辅助执行工作开展,形成“1 5 2 2”的执行团队新模式,实现执行工作由分散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型。优化执行资源配置,成立查控中心,精选四名干警作为专职信息查控员,负责进行新收案件的网上财产查询、执行通知书发送等工作,并在7个工作日内为执行员做好案件执行的前期准备和查控预判。
二是信息化建设到位。建立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与省高院指挥系统连线,将数据库、审判监控、视频会议等系统接入集控中心,实现多系统多平台的统一管理;加强司法网络查控系统的完善和使用,与全国21家主要银行联网对接,实现银行账户的远程查扣、冻结功能。2016年,利用网络查控平台共查控案件4000余件,查控金额5亿元,网上冻结2600余件次。完成6套单兵设备和执法记录仪的全面升级,通过4G网络与指挥中心联网对接,实现执行现场画面的无线传输和实时记录,确保执行全程清晰可视、在线指挥沟通顺畅;加强对已有两辆执行指挥车的规范化使用,升级车载指挥系统,加强远程监督调控,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执行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三是专项活动开展到位。开展执行款物管理专项检查活动,严格执行款项的转付对账程序,设立执行法官调离交接审计制度,共集中清理案款2400余万元;规范类型化案件执行程序,开展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集中清理活动,将92起此类案件全部执结,相关做法被省高院通报表扬;坚持个案执行和集中执行活动相结合,重点对涉民生案件进行逐一排查,加强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行为的打击力度,全力调查被执行人可支配收入、住房、车辆、高消费等情况,将拒执情形恶劣、社会影响重大的被执行人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并登记在册。2016年,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拒执犯罪案件8案9人,其中4件已被公安机关受理。
四是失信惩戒机制到位。积极推动建立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惩戒机制,充分运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坚持“纳入是常态,不纳入是例外”的原则,2016年共在最高院网站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695件次,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190余人次,并采取拘留、罚款、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30余人次,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力和强制力。目前,正在积极与区电视台协商,拟通过在热门节目滚动播放等形式拓展失信黑名单曝光渠道,敦促当事人主动履行执行义务。
五是执行工作联动到位。扩大社会参与,利用辖区网格化平台,选任440名网格员为陪审员,协助法官进行送达、调解和执行,利用其接近群众的优势,将法院单一执行变为社会广泛参与的联动执行,有效解决受送达人地址难查、门难开、财产难寻等问题。2016年,网格员共协助执行人员执行各类案件460件,占结案总数的15.2%。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通过全国法院身份信息认证系统,在本院客户端即可对全国范围内涉案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大幅度减少了因户籍现场查询造成的执行资源牵制。2016年,共进行网上验证当事人身份信息4000余次,发现错误身份信息近百条。加强与银行、国土、房产等机构的合作,及时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2016年共对银行、房产、国土、车管、证券以及工商部门发送查询信息9000余次,有效节约了执行资源。
【责任编辑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