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要求,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法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甘当民营企业的“保护伞”,为强省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市中区法院已连续5年结案总数、法官人均结案数在全省法院排名前7,法官平均办案天数43天,同比减少28天,小额诉讼适用45.67%,庭审直播数6756场次,均在全省法院位居第一。
“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近几年,在济南,市中区营商环境为何能受到中外经营主体的青睐?司法机关又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举措,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什么保障?这是每一个来济南最后到市中投资兴业客商感受到的营商温度。
一、减少程序,精准解纷
“正是因为法官,才避免了我们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也为以后改进企业如何服务业主找准了症结,提供了稳定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是市中法院民法官驻四里村街道诉调对接工作室调解员陶金华收到当事企业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市中法院驻四里村街道诉调对接工作室调解员陶金华通过线上调解平台化解了10余件物业纠纷案,取得了较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据介绍,陶金华调解的这批案件均系物业公司起诉业主案件,原因是业主认为物业服务达不到合同约定标准,应打折收费,但物业坚持全额收取物业费。在认真了解了业主反映情况后,积极与当事双方沟通,站在业主角度为业主向物业争取利益,也站在物业方角度,劝业主对物业给予一定理解,从而架起了业主和物业沟通桥梁,最终该批案件调解结案。
“对于企业而言,市场交易机会瞬息万变,时间就是生命,不能让当事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在办理一批涉物业等纠纷人类案时,市中区法院通过“示范裁判﹢类案调解”模式,妥善高效化解了纠纷,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快!真是太快了!没想到在诉前没花一分钱就把事儿解决了!”交通银行代理人禁不住感叹。
这是2022年9月24日,市中区法院立案庭速裁团队赵同庆法官通过集中开庭方式,对涉及辖区内广发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5家银行,标的额从1000元到40余万元不等30件信用卡案件进行集中诉前调解。
最终,法官们一致采用“示范裁判﹢类案调解”模式,将其中一个案件速审速裁,做出一份示范性裁判,并充分发挥该示范裁判引领作用,成功组织其余4件案件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从早上8点半一直忙到晚上8点,30件案件全部结案,其中6起案件被告人当场依约履行了还款义务。
“就是要用最少程序实质性化解纠纷,减少企业诉累,降低解纷成本,让‘一个纠纷一个案件’理念变成实实在在惠及企业成果。”立案庭副庭长郭庆军说道。
他们积极探索构建涉众型商事纠纷全链条多元解纷机制,与金融监管部门会签会议纪要,推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引入行业调解组织,为企业提供“菜单式”“订单式”解纷服务。
为让市场主体之间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他们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将市场主体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源头。在17个街办设立诉调工作室、与金融联合会、工会、交警队等行业合作设立相应的行业调解中心,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院内诉前调案件委派调解力度,形成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格局。其中,仅劳动争议一项,今年就有110余件案件通过区法院与工会设立的“彦召支招劳动争议品牌调解工作室”诉外化解。
二、速判,跑出司法“加速度”
“太感谢了,谢谢法官化解了我们之间的纠纷”,拿到货款后,当事人张某激动地说道。
王某是某建筑工程负责人,张某长期为王某提供混凝土材料,几年来一直合作很好。但今年初,二人却因一笔80余万元拖欠货款产生纠纷,张某便将王某诉至市中区法院陡沟法庭。法官收到案件后,积极给双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从情、理、法多角度理性引导,很快说动双方。经过反复沟通,双方同意通过分期付款方式偿还货款。收到调解协议书,张某和王某握手言和,并表示今后还将进行业务往来。
“买卖合同案件涉及大多是生意人,‘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明显。因此,在这类案件处理过程中,更要以最快速度、最少收费来解决,争取让双方生意买卖不会因为法院诉讼而耽搁,并尽力促成双方案结人和。”法庭庭长祁蕾说。
为助力民营企业有一个法治化营商环境,市中法院还特意将陡沟法庭设置为买卖合同专业化法庭,专属审理辖区涉诉买卖合同案件。陡沟法庭全力落实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举措,打造买卖合同纠纷速裁、快审、专审、精审一体格局,既缩短了办案时间,也为当事人节省了诉讼费用,真正实现了繁简分流。构建了“简案速裁、普案快审、类案专审、繁案精审”审理模式,确保审判质量高、效率快、效果好,跑出司法“加速度”。今年以来,已经审结买卖合同案件419件,各项质效指标较去年全面向好。
“现在开庭!”随着市中区法院周晓法官敲下法槌并宣布开庭,一起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纠纷案当事人及双方代理律师出现在市中区法院互联网法庭大屏幕上。
该案原告代理律师开庭当天在北京出差,无法亲到济南开庭,于是便申请进行互联网庭审。被告律师虽在济南,但鉴于互联网开庭非常方便,也决议通过互联网参加庭审。
用了不到10分钟,双方当事人便当庭视频面对面达成调解协议,庭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济南市首个互联网法庭,借助互联网庭审系统,他们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大胆尝试创新,为市场主体提供了高效便捷诉讼服务。
互联网庭审让市中区法院全流程网上办案乘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加速度,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市场主体少跑路,全院推行全流程网上办案,确保市场主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网上立案、在线送达、在线查询电子卷宗、在线庭审等便捷服务。实现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达到线上立案24小时“不打烊”;解决了诉讼跨区域远程办理、联动办理、异地诉讼难题,减轻市场主体诉累。
三、以执行之力护航民营企业发展
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牵头部门,市中法院主动担当作为。成立“一次办成”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由党组书记、院长担任组长、总指挥,把为民营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并按照法院牵头优化营商环境三项指标要求,成立“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专班,另成立“工作督导专班”,强化日常安排和督促指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还出台《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办理破产水平的实施方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关于提升保护中小投资者水平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将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司法办案各方面、全过程,为辖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他们还深度运用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落实“一次办好”,截至目前,全流程办案系统全员上线率100%、程序性文书生成率81.5%、裁判文书网上生成率70%。推进调解、司法确认、诉调对接线上服务,诉服指导平台得分91.5,排名全省基层法院第27位。小额诉讼适用率位居全省法院前列,更多市场主体享受到了程序简洁、诉讼高效、费用减半、一审终审等司法改革红利。上述做法,受到了中央政法委改革督导组、最高法院咨询委员会等充分肯定,被济南市委主办《济南通讯》刊发。
市中法院为强化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还专门设立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法庭,与检察院、市场监管局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与齐鲁公证处联合设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纠纷预防和化解中心,服务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支持新质生产力持续生成、稳健运行、壮大。并加大对自主品牌、知名品牌保护力度,打击假冒商标、恶意抢注、“傍名牌”等行为,审结侵犯“潍柴”“泸州老窖”“包子客”等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件10件审结宏济堂制药起诉不正当竞争案、东阿阿胶起诉著作权侵权案,中医药得到司法保护和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宏济堂”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入选济南法院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件。(通讯员 李冬华 董广坤)
(责任编辑:刘希)